现实主义有温度,《心居》叙写沪上家庭故事

来源:互联网 作者:大鱼 时间:2022-03-30
以“房”为起点,围绕着姑嫂关系的主轴探析家庭故事。《心居》用新海派题材、细腻的女性视角,实现了对时代生活的一次扩写,也用现实主义将家庭剧的表达进一步拓宽。 新海派故

  以“房”为起点,围绕着姑嫂关系的主轴探析家庭故事。《心居》用新海派题材、细腻的女性视角,实现了对时代生活的一次扩写,也用现实主义将家庭剧的表达进一步拓宽。

  新海派故事,扩写中国式家庭

  从繁华的现代化高楼到锱铢必较的市井,生存的各种形态如同鳞次栉比的房屋,在上海交错共存。《心居》的故事便发生于这座光怪陆离的城市,剧集的切入是顾家的买房故事,而由“房”投射出的,是当代的海派家庭图鉴,饱含着复杂的人性和世情。

  “在上海,即便是我这样一个天天买汰烧的外地媳妇,都懂得房子是一个人的脸面。”《心居》的主线是上海大家庭的买房故事。在对都市家庭进行解构时,剧集从姑嫂关系的新颖视角予以观察,用阶层差异酝酿戏剧化冲突。

  一边是买菜做饭、照顾一家老小的琐碎日常,一边是工作、瑜伽、有房有车的精致生活。外地人与本地人、全职太太与事业女性、市井生活与小资腔调,《心居》在冯晓琴、顾清俞这对姑嫂的鲜明对比中徐徐展开。开篇定调截然不同的两人,在顾家这个大家庭中相遇和共存,观念、阶层等方面差异让大大小小的矛盾贯穿其中。

  在这样一个有着多元设定的海派家庭里,让观众看到了情感在中国式家庭中的密切连接。冯晓琴为了孩子读书的学区房;父亲对女儿顾清俞斥巨资购二房的不解、对儿子顾磊买房的资助;从安排工作到调解夫妻争吵,姐姐顾清俞给予弟弟顾磊各方面的帮助。在琐碎日常中,叙写真实的代际关系与亲情羁绊。

  事业有成的“阿姐”是家庭关系的纽带,占据绝对的话语权;没有直接经济来源的冯晓琴看似被动,却在小家庭的运作中不可或缺。社会身份在家庭中既有投射,也有转换,其中的情感碰撞饶有趣味,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。

  以具象化的“居”,透视都市人的“心”

  “买什么样的房子,就是什么样的人”是冯晓琴的开篇独白。而在剧中,房子折射着上海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,在居住意义之外,更是“身份”的证明。

  房子催生出的故事啼笑皆非、悲喜交加,然而房子对应的“家之所居”,其实是具象化的“心之所栖”。剧中人对房子的诉求,折射着都市生活方方面面的精彩与困境。《心居》透过与房子有关的各式行为,探析的是都市人的内心所需。

  外来媳妇冯晓琴渴望在上海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,“买房”对她来说才是真正的“安家”;对在上海土生土长的顾清俞而言,房子意味着生活品质,也不失为一种投资;对拥有十几套房产的“暴发户”展翔来说,房子是能带来财富的资产;背负巨额债务的施源,只能窘迫地蜗居在老弄堂,感慨世事无常。剧集以“房”为连接点,将关系图谱层层铺开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