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《经济时报》网站2月21日文章,原题:印度增长率超过了,但可能我们参加了一场错误的马拉松比赛 承认现实吧。对于印度来说,就是版的“夏尔马先生的儿子”。不论你学习怎么用功,如何祈求奇迹发生,却总是成不了邻居夏尔马先生家的神童——那个成绩优异的学习榜样。没错,近来印度的GDP增长率似乎比得上了,但印度统计数字的提高是在经济总体上放缓之后。 几年前,经济全速增长时,拉动了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几十个经济体一起增长。在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时,印度的制造业却仍原地踏步。现在,在全球范围,制造业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或车间,而是由位于不同的公司合作起来构建的超大全球装配线:全球价值链。那些能够把本国出口战略与此类价值链结合的,通常在这个全球化新世界里取得更好的制造业成就。60%的出口接入了当前的全球价值链。而印度只有36%的出口做到这样。自然,印度的制造业也完全不能像那样博得全球的关注。 通常的说法是,在诸多方面击败印度,如政府能够大力投资基础设施,鼓励外国投资的增加,建立像城市一样的经济特区,增加信贷和力推贸易。此外,实际的经济开放并非始于大规模修建城市而是始于改革农业,由此改善卫生和教育等人类发展衡量指标。 反观印度,目前有50%的工作人口从事农业,而政府却对农业几乎没有任何战略可言。因此,手握的另一张王牌就是人的发展。在人类发展指数方面,印度在188个中排名第130。位列第90,也是亚洲排名前10。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占到其GDP的2%,是印度的两倍。(作者奥罗德普·南迪,乔恒译) |